AI浪潮下,电影人“逐鹿”何方?
中新社上海6月18日电 题:AI浪潮下,电影人“逐鹿”何方?
中新社记者 王笈
距离功夫影星成龙主演的电影《神话》首映已过去19年,中国香港导演唐季礼将该作的“姐妹篇”——《传说》带至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推介。“我用AI(人工智能)技术重现了成龙20多岁的模样。从《神话》到《传说》,科技为我们带来了无限可能,但不变的是金戈铁马、荡气回肠。”
“成龙今年70岁了,50岁时的他还能拍打戏、演古代将军穿越古今,今天的他演不了了,我们用了‘数字成龙’。”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冬透露,“数字成龙”是成龙从20多个“数字人”中挑选出来的,未来还将出现在更多有年轻成龙的影片中,“我们正在经历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,即数字资产的形成,可以用于表现更广阔、更丰富的电影世界。”
AI浪潮下,全球电影人都在探索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。今年初,Sora以文生视频技术惊艳世界,有电影制作人用Sora制作了不同主题的短片,电影行业再次被AIGC(人工智能生成内容)的潜力所震撼;几天前,上海科技影都AI创制生态中心正式启动,将为上海影视产业的新一轮数字化发展带来技术赋能和算力支撑。
“30年前,我在《超时空要塞Plus》中创作过虚拟偶像——莎朗·埃普,我们原本以为AI是一个观赏的对象;现在,AI发展为可以实际使用的工具,我感到十分震惊。”日本动画导演河森正治17日在上海表示,动画制作在绘画上相当费时,很多时候,进度会赶不上现实世界变化的速度;在一些“创作浓度”不是很高的动画制作环节,可以使用AI技术优化提速。
面对“大热”的AIGC,本届金爵奖评委们的态度则普遍“冷静”,认为AI可以是工具,但不能取代人类的创作。动画片单元评委会主席本杰明·雷内直言,一些融合了AI技术的绘画工具、3D建模软件已经在帮助人们更好、更快地完成工作,“但我并不期待看到一部完全由AI制作而成的电影,因为它是没有灵魂和真实情感的。”
短片单元评委李霄峰也指出,人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,从业者要有自己的创作标准,不要因AI失去创作力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“电影是以创意和创作者为核心的艺术。未来3年,我们会大规模应用AI,但是并不会改变创作的本质,而是很谨慎地去改变这个行业的一些创作方式。”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在参加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时,特别提到了AI赋能的“虚拟拍摄”,“希望它能从更具象的角度解决科幻电影、灾难电影的实拍问题”。(完) 【编辑:张子怡】